公管名師大講堂 | “行”而不辍,未來可期:行為治理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
2022年11月13日 點擊:[]
11月9日晚,張書維教授受邀出席我院公管名師大講堂,作題為“‘行’而不辍,未來可期——行為治理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的線上主題講座。講座由我院黨委書記聶鑫教授主持,我院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等百餘人參加了本次學術講座。
講座伊始,聶鑫教授介紹了張書維教授的學術履曆和研究方向,并對張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張書維教授首先以垃圾分類中管制型政策和激勵性政策引入主題,分别從行為治理概念、助力和助推工具、理論應用、讨論和小結五個部分展開今晚的講座。張教授對行為公共管理學(BPA)進行追根溯源,并對BPA進行了理論界定,他認為BPA是公共管理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采用科學方法對公共管理現象與心理過程的共有部分進行研究,并介紹了行為公共政策(BPP)産生背景。而後介紹了行為公共管理研究的論文發表數量,借鑒Grimmelikhuijsen等人(2017)的篩選規則,經篩選共獲得320篇SSCI/CSSCI期刊文獻及JBPA專刊文獻。從2016-2021年,該領域中文和英文文獻數量連年增長,主要的發文期刊有JBPA、PAR、PA等等,他指出BPA的相關研究呈現出“主題多樣化、方法定量化”的特點。張教授根據研究主題介紹了“政府行為-公民體驗+學科探讨”三齒輪模型,并認為此模型具有較好的包容性和指導性。
其次,張教授對經典公共政策與公共政策(BPP)進行對比,并對行為治理(BG)做出理論界定。之後,張教授将助推和助力的策略從認知基礎、幹預核心和效果評價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引出BPP視角下的“助推”和“助力”關系模型(NB模型)。在應用方面,張教授以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戴口罩的助力與助推、核酸檢測的助推、以及就餐保持社交距離的幹預,提到了描述性規範對疫苗接種意願的影響、描述性規範對公共衛生遵從行為的影響。此外,張教授提出以下讨論點:第一、走出一條社會治理的全新道路:BG(行為治理);第二、助力和助推的關系:NB模型;第三、行為工具與傳統政策工具的關系,是互補而非替代,組合使用;第四、倫理争議,把助推手段用在好的地方;第五、微“光”如何更好地照進宏觀?最後,在小結部分,張教授把助力和助推比作飛機之兩翼,行為和工具比作飛機之發動機,隻有兩翼齊飛,才能飛得更遠。把BPA和BPP比作飛機之兩翼,行為和治理比作飛機發動機,用“行為治理”重塑“治理行為”,才能“行”穩緻遠。
最後,在提問交流環節,張書維教授就同學們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地解答。聶鑫書記對張書維教授的精彩分享緻以誠摯的感謝,他認為張書維教授的分享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際産出,概念清晰,研究新穎。本次學術講座,在促進學術交流、拓寬同學們的學術視野和開闊學術思路上具有重要意義。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張書維教授簡介
張書維,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行為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心理學會決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公共行政評論》(CSSCI)責編。主要從事政府與民衆的互動機制研究;長期聚焦行為公共管理學、行為公共政策、政治心理學等交叉學科領域。已在國内外心理學與公共管理權威及核心刊物上發表一作或獨作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提交政策建議和決策咨詢報告多篇(獲批示采納4篇)。先後主持并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主持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廣東省應急 管理專家。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等20餘個SSCI及CSSC期刊審稿,人。第三屆全國優秀MPA教師。作為第三完成人榮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八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一等獎”。主講專業課程位列中山大學本科評教全校第一。“行為公共管理學” (CBPA_ ZSW)學術公衆号創辦人。
(圖文/陸敏君,編輯/羅鳳棉,審核/劉汶、孟曉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