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院長緻詞
學校主頁
學術動态
首頁 >> 學院新聞 >> 學術動态 >> 正文

公管名師大講堂|Coping with the COVID-19 off-farm employment shock: The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margin responses

2022年12月03日  點擊:[]

2022年12月1日下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副院長劉承芳教授受邀來到我院公管名師大講堂,以線上會議的方式為我院師生帶來了題為“Coping with the COVID-19 off-farm employment shock: The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margin responses”的主題講座,我院黨委書記聶鑫教授主持本次講座,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白雲麗助理研究員、汪晗副教授、徐莺副教授、雷文豔老師等多名校内外教師及衆多博士、碩士研究生參與此次講座。

講座伊始,聶鑫教授對劉承芳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劉承芳教授的學術成就。劉承芳教授指出,新冠疫情對中國勞動力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且這一沖擊存在異質性。我國快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穩就業保就業的政策措施,但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疫情對城市勞動力就業的影響,缺乏疫情對農村勞動力就業影響的探讨。由此,劉教授提出了本次研究所要回答的問題——疫情前後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如何?村莊層面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首先,劉承芳教授介紹了本次研究的邏輯思路以及數據樣本來源。其次,劉承芳教授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一是疫情扭轉了農村勞動力持續20年的穩步增長态勢。在2018年從事非農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中,2020年退出非農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所占比重為18%,且退出非農就業後,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返回農業部門;二是對于繼續從事非農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其就業行業、就業地點、工作時長都因疫情影響而發生了改變。此外,劉承芳教授指出,調研發現80%的村莊采取了穩就業保就業措施,但運用OLS、PSM、IV作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措施都有助于保或穩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最後,劉教授提出了此次研究的政策啟示。

在交流互動環節,汪晗副教授、雷文豔老師及同學們都紛紛提出問題,劉承芳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相關問題。聶鑫教授對劉承芳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謝,并對本次講座做出精彩點評。他盛贊劉承芳教授心系農村,學術嚴謹規範又兼具情懷。同時,聶鑫教授指出一篇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需要有紮實的調研數據,希望同學們能以劉承芳教授為榜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劉承芳教授簡介

劉承芳,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副院長,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2019年)。1998年獲中國農業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2001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十學位,2008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城鄉協調發展研究,重點關注農村人力資本(教育、營養和健康等)與農村轉型。主持過國家自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項目、應急管理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四五”優先發展領域子課題等10多項。迄今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等國内外知名期刊公開發表論文120多篇,專著3部。有關兒童衛生健康的研究成果得到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Kremer教授的高度評價。擔任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等機構的咨詢專家,任美國農業與應用經濟學會(AAEA)中國分會主席(2019-2021)。


(圖文|曾靖雯、編輯|羅鳳棉、審核|劉汶、蘇桐湘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