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名師大講堂|氣候變化的倫理與治理
2023年03月13日 點擊:[]
2023年3月10日上午,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史軍教授受邀參加我院公管名師大講堂,于公管學院107報告廳為我院師生題為“氣候變化的倫理與治理”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湯玉權教授主持,覃志敏副教授、劉汶老師等校内教師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參與本次講座。
(圖一 我院師生參加會議)
講座伊始,湯玉權教授對史軍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參會師生簡要介紹了史軍教授的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在本次講座中,史教授的報告内容主要氛圍三個方面,一是氣候政治。黨的十九大報告曾指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表明了中國對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态度。史教授認為我國需要走出一條能耗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新路子,兩者并不完全矛盾,關鍵在于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二是氣候倫理。史教授以一連串的疑問引發大家對氣候變暖的冷思考,并分析了氣候變暖的利弊,認為人類應對存在不确定性的氣候變化是一種“治未病”的有效途徑。三是氣候治理。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對此,史教授提出了三個氣候治理方案:倫理方案一是共享(能力原則),要明确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的人均排放量并劃定排放峰值,通過限制人均排放量來達到對總排放量的限制;倫理方案二是減法,主要體現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需要每個人都能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自覺做到低碳出行,從而減少污染氣排放量;倫理方案三是詩意地栖息,經濟的飛速發展加速了人類的生活節奏,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危害,史教授指出詩意地栖息可以使人類的生活節奏慢下來,這也是減少污染氣排放量的一個有效選擇。
(圖二 史軍教授介紹講題)
(圖三 史軍講授做深入闡述)
在講座的最後,我院湯玉權教授指出史教授的講座十分的精彩和幽默,邏輯非常清晰,從政治到倫理再到治理,層層遞進,使人受益匪淺。湯教授還結合廣西近幾年的發展來談自己對本次講座的認識,他認為經濟發展應該适當放慢腳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并不完全沖突,并指出提升公民環境保護的意願,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也是對社會發展的具有深遠意義的貢獻。
(圖四 湯玉權教授做總結發言)
本次學術講座從政治、倫理以及治理三個方面展開,層次分明,為師生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激發大家從倫理的角度關注氣候變化這個問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家帶來環境保護的新想法。
史軍教授簡介
清華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現為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中國氣象經濟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哲社重點實驗室“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MPA教育中心主任、江蘇省重點智庫氣候與環境治理研究院院長、江蘇省哲社重點基地氣候變化與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各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4項。已出版學術專著8部、編著5部、譯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10餘篇。
(文字|班世灣 圖片|阮文俏 編輯|梁斯梅 審核|劉汶、楊紫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