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名師大講堂︱基于數據驅動的高速列車動力學安全性态估計
2023年10月30日 點擊:[]
10月26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學金炜東教授受邀于我院415會議室作“基于數據驅動的高速列車動力學安全性态估計”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副院長周均旭教授主持,院黨委書記聶鑫教授、校内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參與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周均旭教授簡要介紹了金炜東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和取得的學術成就,并對金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随後金教授聚焦高鐵出現的蛇形失穩問題,從數據檢測、數字建模、狀态反演方式、安全性态評估四個部分展開講解。
首先,金教授介紹了高速列車運行的海量檢測數據的相關内容,在對高速列車運行狀态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不僅首次提出了“安全性态評估”,還完成了很多原創性的工作。接着,金教授從車輪磨損、剛度變化、抗蛇行減振器失效和空簧失氣四個角度對“蛇形失穩”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他基于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利用特征選擇與信息相融合的方式對以上四個角度進行講解,并對“小波特征”、“經驗模态分解EMD”、“信息測度特征”、“混沌理論”、“Copular函數特征”、“時頻原子特征”、“多重分形特征”、“分數階傅立葉特征”和“盲源分離”九種特征做了重點介紹。最後,金教授結合公共管理的學科特點指出,根據給出的相關對象和相關數據分析出相應的狀态,并從不同對象之間找出相對應的信息聯系和不同數據之間的聯系,這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很重要意義。
在交流互動環節,院黨委聶鑫書記與金教授就數據的來源和處理方式展開了進一步探讨。金教授指出數據建模有時也會因為維度太高而導緻輸出的數據不準确,針對這種情況,他認為可以根據數據隐含的信息推出某一層次上的認識,探尋部分聯系,而不一定要過分強調細節。他還結合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西蒙的例子指出,數據分析處理時,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維度不一定要高,但一定要适合。至此,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金炜東教授簡介
金炜東,博士,西南交通大學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軌道交通數據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分别于1998.7、2000.1和2012.1任教授、博導和二級教授。2000-2010年任校工會兼職副主席。兼任中國仿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等,曾任第一屆和第二屆教育部鐵路運輸與工程教指分委委員、鐵路信息技術教指組副主任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國防預研基金項目、裝發部國防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四十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00餘篇)。關于滿意優化原理及應用的原創性研究工作,受到同行專家高度評價,被認為開創了一個很有前途的研究領域。主要研究領域為以智能信息處理為核心,與模式識别、仿真與優化、控制及檢測技術等的交叉領域。
圖片︱陽斐琦 文字︱陳托 審核︱劉汶、班世灣 終審︱史雲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