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有約|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三十六期:邊疆社會治理
2024年03月15日 點擊:[]
2024年3月12日,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第36期學術沙龍在我院411會議室順利開展。本期學術沙龍的主題為“邊疆社會治理”,與談人有蘇毅清老師和黃六招老師,引談人為我院博士生黎雅婷、向帥兩位同學,由陳俊彥同學擔任主持人。本次學術沙龍吸引了我20多個博士、碩士研究生前來參加。
黎雅婷同學分享的文章題目是《社區普惠托育服務三重邏輯、現實難題與整體性供給路徑》。她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為理論框架,系統梳理了社區普惠托育服務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指出三重邏輯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性。她認為,當前社會普惠托育服務存在社區非基本公共服務多元價值沖突、服務供給運行機制雙向、服務可及度不足、服務均衡性薄弱等諸多現實難題。基于加強完善社會基層治理的目标要求下社區普惠托育服務的現實難題,她提出可從“黨建+政府(社區)+社會力量+公民”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作為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底層邏輯出發推進社區普惠托育服務,完善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從而夯實社會基層治理,促進社區普惠托育服務的長效發展。
向帥同學分享的文章題目是《中緬邊境地區的“在地化管理”實踐:現實、困境與出路》。她以我國雲南省瑞麗市和騰沖市為調查地點,以緬甸來華務工、通婚、經商的入境者為訪談對象,深入研究當前緬甸入境者所面臨的“非法入境、勞動限制、社會歧視”等困境。她指出,在中緬邊境,我國政府有意識的将邊境地區塑造成一個“妥協的空間”,在該空間中,呈現出一種“寬容+限制”的現實場景,而該場景也突顯了邊境地區現行管理方式的靈活性和既有法律、政策的滞後性。她提出應當以授權為核心制定我國邊疆地區的邊境治理方案,通過法律上的技術手段,協調實踐、政策及法律,将它們統一到中國的法律體系當中。
在交流研讨環節,蘇毅清老師及黃六招老師對她們的分享内容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探讨,并對在場同學的論文撰寫提出了幾點要求:
一是明确研究目的和問題陳述。文章應當清晰地表達研究目的,準确概括論文的研究問題,在進行研究問題闡述時應當具體而明确,避免泛泛而談。二是結合理論框架進行分析。在定性文章中,一方面要建立清晰的理論框架,從理論的角度分析問題,并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要突出自己的創新點,而不是僅進行現狀描述或文獻回顧。三是規範寫作風格。文章應該遵循公共管理領域核心期刊的寫作邏輯和規範,用分點和分段的方式組織文章内容。
至此,本期學術沙龍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學術沙龍是我院為活躍學術氛圍、增強學術探讨與思想交流并激發研究生學術興趣的常規性學術活動。每次沙龍都圍繞一個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主題,邀請一名老師擔任特邀嘉賓,并由一至兩位同學擔任主講人。主講同學選取一篇該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解讀和分享,參會同學圍繞主題展開自由讨論與交流,由主講老師對關鍵内容進行補充講解并為同學們答疑解惑。這是一個開展平等自由學術探讨的良好平台,既為大家進行理論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機會,也有利于拓寬同學們的思維和視野,為學術研究提供全新視角。
文字|賈楓 圖片|張元澤 編輯|李鵬程
審核|班世灣 終審|蘇毅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