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名師大講堂︱新質生産力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實施
2024年04月11日 點擊:[]
4月7日下午,廣東财經大學人力資源學院院長、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教授受邀于我院415會議室作題為《新質生産力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曾凡軍副院長主持,以我院史雲貴院長、周均旭副院長等為代表的教師與三十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參與其中。
講座伊始,曾副院長為現場師生詳細介紹了蕭鳴政教授的學術背景和任職經曆,并對蕭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與由衷感謝。
講座中,蕭鳴政教授首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産力為引入點,系統性地梳理了新質生産力概念從首次提出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發展脈絡,并基于當下主流媒介對其概念的解讀,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與分析。他認為,新質生産力,就是具有本質性突破的社會新生産力,而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産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是新質生産力的動力源泉,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是新質生産力的物質基礎,更加優化的協同與組合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戰略方向。
接着,他回顧了我國人才強國戰略提出的全過程,指出中國選擇人才強國戰略的内在邏輯是由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中國的國情、國家發展的實踐經驗以及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要求所決定的,強調我國人才強國戰略就是通過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式把人口轉變為人力,把人力轉變為人才,依靠人才創新性實現國家發展與強盛的戰略目标。
最後,他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論述,闡述了我國人才強國戰略實施路徑及未來發展新要求,并将新質生産力與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相結合,指出了兩者的内在邏輯及相互關系。同時,他提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主要目标就是通過人才開發,發展新質生産力,針對當前我國生産力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綜合施策,找到适合中國特色的發展路徑,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在互動環節中,我院師生踴躍提問。在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新質生産力關系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擇業等問題上,蕭教授做出了詳細解答。最後,周均旭副院長對蕭教授的到來再次表示感謝,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蕭鳴政教授簡介
蕭鳴政,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馬工程”人力資源管理首席專家,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人才測評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行政管理與服務标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受聘多次擔任過中共中央組織部專家、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咨詢委員會專家、全國第一二屆人力資源服務業大會決賽複賽評委、共青團中央與國資委等部委專家,先後擔任澳門南光集團董事長咨詢專家、上海外服高級顧問,台灣富士康集團項目咨詢顧問,兼任廣東财經大學人力資源學院院長,廣東财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評價與開發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管理世界》、《南開管理評論》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著作 30 多部,主編與編寫教材與論文集60多部。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與《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文字|賈楓 圖片|陳托 編輯|張元澤 審核|劉汶、阮文俏 終審|曾凡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