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第37期學術沙龍在我院411會議室順利開展。本期學術沙龍活動的主題為“鄉村建設”,引談人為我院劉春秀、邱亞彪兩位博士研究生,與談人為我院姜棪峰、蘇毅清兩位老師。本次學術沙龍由蘇毅清主持,吸引了我院十餘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參與。
劉春秀同學分享的内容題目為《中間行動者:解釋城中村成功改造的一種視角》。她以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中村改造勢在必行的大趨勢為研究背景,以“中間行動者”為研究視角,分析了“中間行動者何以成為基層政府與村民間的結構洞占據者”、“中間行動者如何利用結構洞占據的優勢推動改造成功”兩個核心問題。她認為:以鄉村精英為代表的“中間行動者”擁有人力、社會、政治及金融多重資本,通過識别和抓住機會,獲得基層政府與村莊的雙重賦能,利用改造規劃滿足村莊發展需求,在桑梓情懷與共同利益推動共識的内在動力推動下,得以成為結構洞占據者;在主題參與、矛盾化解、正向反饋三重機制的共同影響下,城中村改造得以成功實現。
邱亞彪同學分享的内容題目為《地方營造何以促進資源匮乏型鄉村的振興?——基于廣西十丈村的案例研究》。他以廣西區内資源匮乏型鄉村典型的十丈村為研究案例,以空間再生産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以鄉村資源挖掘和重構的整合過程為分析框架,闡述了地方營造促進鄉村振興成因以及内在機制。他認為:城鄉融合和城鄉一體化是推動資源匮乏型鄉村持續發展的動力,能夠挖掘鄉村中的特有資源;場所營造的實質是鄉村空間再生産、發揮鄉村資源整合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制度設計對于城鄉一體化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在點評與讨論環節,姜棪峰、蘇毅清兩位老師對兩位同學的文章表達了贊賞,并就“中間行動者”的領導力、空間再生産與資源共享的具體表現等問題與二位同學展開讨論。兩位老師強調學術論文要論述清晰、結構分明,要将文中涉及的各個概念厘清、捋順,并加入分析框架制圖以提煉理論邏輯;案例分析應當将多個理論維度結合以提供對案例認知的新角度、新貢獻。在場同學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至此,本期學術沙龍活動圓滿結束。
學術沙龍是我院為活躍學術氛圍、增強學術探讨與思想交流并激發研究生學術興趣的常規性學術活動。每次沙龍都圍繞一個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主題,邀請數名老師擔任特邀嘉賓,并由一至兩位同學擔任主講人。主講同學選取一篇該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解讀和分享,參會同學圍繞主題展開自由讨論與交流,由主講老師對關鍵内容進行補充講解并為同學們答疑解惑。這是一個開展平等自由學術探讨的良好平台,既為大家進行理論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機會,也有利于拓寬同學們的思維和視野,為學術研究提供全新視角。
文字︱冼已思 圖片︱謝冰焱 編輯︱賈楓 審核︱曾靖雯 終審︱蘇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