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院長緻詞
學校主頁
學術動态
首頁 >> 學院新聞 >> 學術動态 >> 正文

公管名師大講堂︱國家社科基金申報技巧

2024年04月26日  點擊:[]


424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經濟學編輯室主任、國際二部主任、對外傳播中心主任林躍勤教授在我院415會議室舉辦了場主題為《國家社科基金申報技巧》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曾凡軍副院長主持,我院周均旭副院長等教師及十餘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參加了講座。

林講座開始前,曾凡軍副院長向在場的師生們詳細介紹了林躍勤教授的學術背景和職業生涯,并對林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教授首先從為什麼要申報課題入手,深入講解了課題申報的方法和技巧。他認為,“道”指的是抱負、目标、定位、膽識、積累和基礎,“術”則包括細緻、耐心、精益、方法和技巧。他強調是原則引領和根本,為行動保障和支撐。林教授首先解釋了研究意義需要結合現實問題和相關研究,從實踐和理論兩個角度來證明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并詳細闡述了研究要從内部、可比角度來論證研究的“特别”、“先進”和“高明”。

其次,林教授重點強調了國家社科基金申報要注重研究價值,從研究價值和學術價值兩個維度進行了闡述并指出研究價值應從研究視角、架構、理論淵源、方法、數據、資料、觀點等方面進行建樹和突破應用價值應從促進政策落實、社會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幫助智庫輿論參考等方面入手。

接着,林教授對研究内容提要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相對于已有研究特别是已立項課題,未來研究的選題要有依據。研究内容應包括研究對象、構架思路、重點難點主要目标創新之處包括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并結合具體的申報課題進行了詳細講解。

最後,林教授講述了如何突出創新。他認為,創新主要包括問題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數據創新、結論和政策建議創新。一般而言,理論創新可能性較小,而結論創新的可能性較大。他建議年輕博士可以從外文文獻、資料數據來源、計量測算、先進評價框架以及國際比較及其應用等方面進行創新。林教授結合具體的申請案例,對研究重難點、框架思路、創新之處、可行性分析、參考文獻進行了詳細講解。

在交流互動環節,林教授詳細解答了在場師生關于國家社科基金申報技巧的各種問題,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指導與啟示。講座最後,曾凡軍教授以“方位感、畫面感、高級感”對講座進行了總結發言,并再次對林躍勤教授的分享表示衷心感謝。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教授簡介

林躍勤教授,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經濟學編輯室主任、國際二部主任、對外傳播中心主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學院商學院碩導、MBA導師和政府管理學院教授、MPA導師。兼任中聯部金磚國家智庫理事會中方理事、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國家社科規劃辦項目匿審專家及成果鑒定專家。近年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課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多部委重點委托課題等多項。在國内外出版編(譯)著10多部,發表論文近100篇,2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向中辦、國辦及其他部委機關呈報決策咨詢報告20餘項,其中多項得到中央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被中辦國辦采納以及獲得多項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獎。參與省市縣級經濟發展戰略規劃10多項。多次受邀到比利時、印度、俄羅斯、巴西、美國、阿塞拜疆等國學術講座與交流。


文字|謝冰焱 圖片|李鵬程 編輯|陳托 審核|劉汶、班世灣  終審|于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