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宏觀質量研究院院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首席專家程虹教授莅臨我院開展座談會
2017年12月24日 圖/朱芳漫 文/殷佳隽 盧意 點擊:[]
2017年12月22日,武漢大學宏觀質量研究院院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首席專家程虹教授莅臨我院開展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由我院黨委書記周瑞超主持,羅樹傑、魏萬青、黎昌珍、周均旭、汪晗等教授和老師出席,部分研究生參加。
![]() |
(座談現場) |
![]() |
(程虹教授發言) |
座談開始,程教授以自然科學研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開篇,簡單的介紹了武漢大學宏觀質量研究院建設十年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程教授分“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和“像農民工一樣勞作”兩部分,以公共治理的視角探讨如何進行質量研究。
![]() |
(我院師生參加座談) |
![]() |
(我院周瑞超書記與程虹教授) |
何為“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程教授認為,把握科學發展的戰略性前沿、擁有開放的國際化視野等對質量研究很關鍵。他從我國經濟轉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産品質量問題等宏觀發展環境出發,提出“公共治理最重要的是(設立)标準”,我國的公共治理應使市場産品在滿足“政府标準”的基礎上,達到實現“團隊标準”的效果。由此,程教授引申出中國學者應盡快實現學術研究上的轉型以适應形勢,進行穩定而可持續的調查,提高研究數據質量,加大科研基礎投入。而“像農民工一樣勞作”就是要堅持價值創造,“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程教授鼓勵通過一手調查收集數據做有價值的學術研究,他通過分享研究院師生艱苦奮鬥的經曆,指出數據價值支撐的研究成果必然帶來巨大效益。接着,程教授進一步升華主題,指出精準扶貧目前存在學術研究成果質量不高、數據缺乏的問題,強調政府治理轉變最為重要,而在學術研究上,我國學者應該學習國際學者在非洲做紮實的田野調查的精神。針對廣西實際,程教授建議公共管理學術研究可多關注我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另外,基層扶貧治理數據是一個待完善、可有作為的領域。
![]() |
(程虹教授風采) |
![]() |
(在座師生認真聆聽程教授的經驗分享) |
聽完程教授的發言,老師、同學們得到不少啟發,依次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政府治理、土地改革和東盟勞動人口流動的相關問題積極與程虹教授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讨,座談會在熱烈的讨論中圓滿結束。
![]() |
(老師們與程虹教授交流)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