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院長緻詞
學校主頁
學術園地
首頁 >> 學生天地 >> 學術園地 >> 正文

研究生學術沙龍 | 第三期——“互聯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主題學術沙龍圓滿舉行

2020年10月19日  點擊:[]

1013日晚上七點,第三期研究生學術沙龍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417會議室如期舉行,主題為“互聯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本期學術沙龍由我院陳璟浩老師作為特邀嘉賓,陳美合、陳麗華、趙鑫、劉子俊、蔡宇晴五位同學作為主講人,圍繞如何利用大數據進行社會治理的主題進行文獻分享,同時穿插對所分享文獻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軟件進行介紹與探讨。我院助理教授蘇毅清老師出席了此次沙龍,學院衆多博士、研究生也積極參與其中,學術部王夢楠同學擔任此次活動的主持人。

學術沙龍即将開始

活動伊始,陳璟浩老師簡要介紹了此次沙龍主題的選題緣由:其一為個人興趣所趨,他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網絡輿情,他認為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靈活運用,能更快速地找出問題、總結規律,進而有助于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其二為共通之處,他提到可靠的研究結論應當由準确全面的數據作為支撐,而這就恰恰能通過大數據技術來予以實現。

陳璟浩老師在介紹沙龍主題

在文獻分享環節。陳美合、陳麗華兩位同學分享的是王國華、武晗的《從壓力回應到構建共識:焦點事件的政策議程觸發機制研究——基54個焦點事件的定性比較分析》。這篇文獻主要從問題提出、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研究設計、結論與讨論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作者将《中國社會輿情報告》中的54個熱點事件作為樣本,通過篩選及條件編碼,并利用fs/QCA3.0軟件對每個條件因素與被解釋結果的一緻性進行檢測,得出了文章的最終結論:具體化的利益訴求是焦點事件觸發政策議程的必要條件,焦點事件能否促成公衆與決策者的共識,取決于聚焦能力、議題屬性和決策者信念體系間的互動和影響,議題的意識形态相關性越強,共識達成的可能性越低。此外,政府對焦點事件的反應呈現由“壓力回應”模式向“共識構建”模式轉變的趨勢。分享結束後,蘇毅清老師對本篇文獻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分析路徑等重點内容進行了補充講解。他指出,這篇文獻主要使用了QCA定性比較分析法,這一方法基于集合的概念,常用于探究并發因果關系,以及解釋因果關系非對稱條件下的相關問題。

陳麗華同學在分享文獻

趙鑫和劉子俊同學分享的是龔為綱、朱萌、張賽、羅教講的《媒介霸權、文化圈群與東方主義話語的全球傳播——以輿情大數據GDELT中的涉華輿情為例》。趙鑫同學首先通過三個問題引出了該文獻的主題,接着進一步闡釋了東方主義話語及涉華輿情等關鍵概念,并講解了這篇文獻的主要内容、分析框架以及數據來源等内容。接下來,劉子俊同學介紹了這篇文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提取關鍵詞後通過句列分析及KP算法,利用OCG可視化将結果呈現出來。文獻中作者利用谷歌雲計算平台對GDELT 數據庫2015-2018年間所有來自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其他英語國家中的英文文本信息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西方發達國家及其盟友體系,以及高度依附西方世界的第三發達國家所構建的中國媒體形象偏向負面消極,而在伊斯蘭世界和原蘇聯及中東歐國家等地區的中國媒介形象偏向積極正面。東方主義話語在全球的分布并不是完全按照“核心—邊緣”結構分布,而是同時呈現出基于共同語言與曆史文化的“圈群結構”特征。分享過程中,蘇毅清老師對文獻中的語義結構圖提出了疑問,劉子俊同學對文獻中的每個結構圖形進行了詳細地解讀,陳璟浩老師也進行了補充說明,同學們得以加深了對于文獻中每一個結構圖及結論的了解。最後,陳璟浩老師對這篇文章進行了總結,他認為這篇文獻的亮點在于方法上的創新,鼓勵同學們學習這些方法并将其應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劉子俊同學在分享文獻

蔡宇晴同學分享的是李莉、孟天廣的《公衆網絡反腐敗參與研究——以全國網絡問政平台的大數據分析為例》。文獻利用網絡問政平台所獲取的民衆網絡舉報腐敗投訴海量信息,綜合應用自動文本分析、空間分析和統計分析等方法,對民衆網絡投訴的數量變化、議題類型分布狀況以及不同身份投訴主體的訴求内容進行了描述和統計。民衆通過網絡這一信息平台進行腐敗投訴這一行為不僅是新媒介環境下實現政治參與的有效手段,也是觀察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有效渠道。對于本篇文獻,陳璟浩老師提到,它在數據的獲取方式上具有創新之處,這也為同學們探索獲取研究數據的路徑提供了有益啟發。

五位同學的文獻分享結束後,陳璟浩老師對雲平台的部分最新應用成果進行了簡要介紹。他重點介紹了目前政府所使用的新浪輿情通”系統。這一系統立足于大數據技術,能對各地的輿論輿情進行日常化、全天候、高精準度的實時監控。聽了陳老師的介紹後,同學們紛紛驚歎這一系統功能的全面與強大。

陳璟浩老師對雲平台最新成果進行簡要彙報

沙龍接近尾聲,蘇毅清老師對此次活動進行了簡短的總結。他首先肯定了同學們參與學術沙龍讨論的主動性和高度熱情,并鼓勵大家保持勇攀學習高峰的積極狀态;同時他提到,沙龍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拓寬大家的學術眼界,介紹更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軟件使用等具體應用環節還需要大家在活動結束後進一步探索和學習。他表示,大家此次的分享内容也為他解決自己當前研究中數據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思路。

蘇毅清老師在補充講解

學術沙龍是我院為活躍學術氛圍、增強學術探讨與思想交流并激發研究生學術興趣的常規性學術活動。每次沙龍都圍繞一個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主題,邀請一名老師擔任特邀嘉賓,并由一至兩位同學擔任主講人。主講同學選取一篇該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解讀和分享,參會同學圍繞主題展開自由讨論與交流,由主講老師對關鍵内容進行補充講解并為同學們答疑解惑。這是一個開展平等自由學術探讨的良好平台,既為大家進行理論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機會,也有利于拓寬同學們的思維和視野,為學術研究提供全新視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