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沙龍 | 城鄉基層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問題
2021年11月03日 點擊:[]
10月26日下午3點,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第16期研究生學術沙龍在學院604教室順利開展。本期學術沙龍的主題為“城鄉基層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問題”,由童雅俊同學發起,邀請了我院李國梁老師、覃志敏老師和黃六招老師擔任參與嘉賓,羅羽妍、李茜茜兩位同學作為分享人分别就她們已發表的論文進行分享,吸引了我院衆多博士生、碩士生前來參加。學術部曹佃枚同學擔任本期沙龍的主持人。
羅羽妍同學分享的文章題為《上下互動與資源下沉:資源匮乏型地區何以實現政策激活?——基于一個國家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示範區的讨論》,該論文基于一個國家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示範區的案例讨論了上下互動和資源下沉的相關問題。文章在既有研究基礎上,從“環境——組織——資源”維度出發構建了“上下互動與資源下沉”的研究框架,并透過一個國家級易地搬遷安置示範區建設的全過程,解碼資源匮乏型地區實現創新激活的生成邏輯。該論文提出:在縱向壓力傳導與橫向政績競争所構成的制度環境下,為了打破多重治理任務與本地化資源不适配的矛盾,基層政府采取既契合上級政策要求又回應實際治理需要的創新方案以吸取上級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同時在上級政府加速先行标杆的示範創建效應下,憑借示範點吸取上級區别化的政策和特殊性的資源,進而使得資源匮乏型地區實現創新激活。同時,這篇論文也對創新激活進行重新解讀,認為其本質上是制度環境、上下互動與資源下沉三個要素組合式生成的結果,同時揭示了創新生成并不局限于本地資源,而是可以借助創新理念獲得上級資源再分配。這在實踐層面為欠發達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實踐提供了可能的參考價值。
羅羽妍分享結束後,李國梁老師進行了點評,他先是提出了幾個疑問:激活基層政府創新實踐的機會窗口是如何開啟的?上級部門又是如何考慮批準這個機會之窗來落實的?對基層政府而言應該如何構建這樣的機會之窗才能夠獲得上層資源的下沉?然後指出,在最後的總結部分這幾個疑問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如若能回答清楚,那麼這篇文章對基層政府或者資源匮乏地區的指導意義就會更大,而不僅僅是就個案來研究個案。接着,覃志敏老師也進行了點評,覃老師指出資源匮乏型地區要實現發展首先要獲得資源,而資源主要來源于上級部門,這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結果。資源匮乏地區如何能夠通過縣域内自發的創新引起上級部門的注意、得到上級部門的信任,資源下沉後在政府易地搬遷這個治理體系是如何創新的,在社區治理上有沒有新的理念這幾個部分的内容沒有詳細講到。在兩位老師點評後,黃六招老師做了總結發言,她指出,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追蹤上下互動的内部機制。
李茜茜同學分享的論文是《雙層邏輯與共生網絡:基層政府購買服務何以出現政策偏離——基于S市M區的案例研究》。她提出,首先,基層政府購買服務本質上是一個政治場域,即“合同讓位科層、行政主導購買”;其次,基層政府購買服務中同時存在頂層邏輯與屬地邏輯,在雙層邏輯博弈的情境下,“頂層邏輯主導”使得屬地政府與社會組織“共謀”而形成政社聯合體;最後,政府與社會組織互動呈現共生發展的趨勢,在共生網絡中“關系信任而非專業信任”成為基層政府優先向誰購買服務的首要因素。她指出,基于政治場域的基層政府購買服務受限于雙層邏輯失衡、共生網絡弱态,以至于呈現出行政化、内部化、形式化等非預期結果。在未來,政社互動的模式應從“弱共生”走向“強共生”,進而形成一種政社雙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的共生模式。
随後進入點評環節,李國梁老師對李茜茜同學的分享亦進行了點評,他提出了幾個問題:其一,文章中缺少對S市M區具體的案例研究,案例特征沒有體現出來;其二,缺乏對中國體制問題的深層思考;其三,政府及其官員的自利性,如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相關理論來揭示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共生性,論文會更具深度;其四,不同運作邏輯之間存在什麼樣的互動關系,背後有什麼樣的行為邏輯在驅動着它,最後總結時這些邏輯的互動關系沒有考慮到。接着,覃志敏老師也進行了點評,覃老師指出:這篇文章主要是解釋基層政府在購買服務時為什麼會出現政策偏離,從不同主體之間的複雜關系來建立多維的分析框架,分析為什麼産生偏離,但導緻偏離最重要的因素是哪個,沒有突出重點;基層政府購買服務更多是外源驅動型的,文章主要強調對上、中、下的穩定,沒有考慮到效率,效率和穩定有沒有一緻性;案例研究至少有一個部分來描述這個案例的概況,整個結構以分析為主,主要回答為什麼偏離,但案例上政策偏離是怎麼呈現的、實踐的内容是什麼卻沒有回答到。而後,黃六招老師也對此做了總結發言,她指出兩位老師的意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對我們未來開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城鄉基層治理工作的觀點和論斷,為拓展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發展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為社會治理的規劃編制、體制創新、力量部署等劃出了重點。通過此次的沙龍分享,同學們極大增進了對城鄉基層治理中公共政策問題的了解,這正是學術沙龍活動的意義所在。
(文字/陳夢昕,圖片/孟曉玲,編輯/譚鑫,審核/蘇毅清、謝獻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