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院長緻詞
學校主頁
學術園地
首頁 >> 學生天地 >> 學術園地 >> 正文

學術沙龍|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十四期:鄉村振興問題研究

2021年06月11日  點擊:[]

(圖1 沙龍現場)

69日晚上七點,我院第十四期研究生主題學術沙龍在學院415會議室舉行,本期主要圍繞鄉村振興問題的有關研究開展讨論。我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羅恒、邱亞彪及李凱山等三位同學分别結合自己的論文及相關期刊論文進行了分享,蘇毅清老師、黃六招老師受邀作為嘉賓對分享内容展開點評,學院部分研究生也參與了今晚的讨論。

83490

(圖2 羅恒同學分享)

羅恒同學結合自己的論文《政策擴散視角下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基于多案例的考察》,從研究意義、相關研究梳理、實踐機制與行動方案及研究結論等方面分享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為何學界對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研究數量較少的疑問。蘇老師在肯定這篇論文基礎工作紮實、條理清晰的同時,提出了将研究問題具體化、擴展政策擴散的分析部分内容等修改建議。黃老師則着眼于政策擴散理論,建議羅同學集中閱讀該領域權威學者的期刊文章,結合政策擴散的“S型”曲線開展分析,以提高文章的專業性和學理性;通過有效對比突出多案例間的差異性;利用圖表分階段對案例的政策擴散過程進行梳理等角度提升文章質量。蘇老師而後也對羅同學的問題進行了回應,他認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在目前學界仍屬于争議較大的研究領域,因其涉及主體衆多,利益關系複雜,操作難度較大,難以保證農民受益的有效落實,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對此仍然在不斷的探索中,希望能夠找到既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能切實保障農民利益的模式。

ECDB2

(圖3 邱亞彪同學分享)

邱亞彪同學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通過梳理社會資本參與玉林市福綿區福綿鎮十丈村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結合自己的論文《基于“鄉村振興—生态宜居—消費轉型”的鄉村振興路徑:一個後生産主義框架的改進研究》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讨論。黃老師結合開展單案例論文寫作的個人經驗進行了點評和分享。她強調,單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集中體現了作者的理論貢獻,在寫作過程中,對于作為研究視角的“後生産主義”與基于自己的理論創新構建起來的研究框架應予以明确區分。此外,案例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印證作者的觀點,因此,文章的重點内容應放在案例分析,即“事件如何發生”上。在肯定本篇論文質量的同時,黃老師也建議邱同學從進一步明确主體的行為邏輯和行動取向、突出政府及社會力量互動過程及作用機制等方面對文章進行完善。

20BB60

(圖4 李凱山同學分享)

李凱山同學與大家分享的是發表在《中國農村經濟》期刊上的《資源匮乏型村莊如何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基于公共治理說的陝西袁家村案例分析》,基于公共治理學說,結合文章的研究框架,他對資源匮乏型村莊新型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等不同階段進行了細緻梳理和重點分析,并進一步提煉了文章的理論價值和創新意義。蘇老師結合公共池塘資源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視角等進行了簡要點評。

(圖5 黃六招老師點評)

97857

(圖6 蘇毅清老師點評)

鄉村振興是國家正在着力推進的重要農村發展戰略,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關鍵任務。開展鄉村振興的相關研究,既應着眼大局,準确把握總體發展趨勢和前進方向,也要立足微觀,探索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鑒意義的個案經驗。相信通過此次沙龍的分享,同學們對于鄉村振興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也有了更多的思辨與收獲,這也正是學術沙龍活動的價值所在。

(文/潘懿,圖/謝獻坤,編輯/馬茜



關閉